甘肃灵台县:苹果红了,果农的钱袋子鼓了
灵台县什字镇种果大户王小航(中)将自家的苹果分类装箱 本报记者 王睿君
深秋时节,又到了苹果采摘季节,清晨的气温已经接近零摄氏度,灵台县的苹果地里却是一片火热,果农们忙着数钱,客商们忙着装箱,满载苹果的车辆在乡道上忙碌穿梭,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农民的笑脸。
电商平台多快好省
“做电商后,最深的体会就是缺时间,忙起来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29岁的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的徐娇凤一边说着,一边将新收的苹果装箱打包。
“现在纯天然产品很受欢迎,而灵台县的苹果色鲜、质脆、味美,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纯天然产品销售出去呢?”2016年,做了多年化妆品微商的徐娇凤说干就干,联系镇上电子商务站工作人员,开通了自己的淘宝店铺和微店,参加县商务局在各乡镇开办的培训班,短短一年时间,网络订单大幅增加。
由于品种好、质量优,徐娇凤以每斤五六元的价格,将苹果销往北上广及南方城市。近日还与广西某大学超市达成总量1万斤的销售订单。“现在平均每天订单有30多单,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徐娇凤自豪地说道。
在自己电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看到其他农户的苹果滞销、价格低、效益不高,徐娇凤主动帮助近30名村民通过网络销售苹果。有的农户不会拍图片,不会用微信,徐娇凤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拍照、发朋友圈等,帮助大家拓宽苹果销路。
灵台县商务局局长郭奕里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起,各乡镇帮助农民开网店、建平台、搞培训。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和1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1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主体企业17家,个体网店、微店307家。自2015年10月引进农村淘宝项目以来,全县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交易25万多单,交易总额达到5500多万元,还协调组织13家快递公司与电商企业及个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农产品上行销售实行物流资费优惠。
合作社一条龙服务
“苹果不用拿到市场上卖,通过合作社,每斤比市场价高0.3元,我家一共卖了2万多斤,多收入了6000元!”灵台县西屯镇郭阳村果农任兴道家的苹果刚一下树就销售一空。
“今年5月下冰雹,受了些损失,但是苹果长势很好,还销售一空,”说到这,灵台县独店镇崖瑶村果农郭亚玲激动不已,“有了合作社,我们农民就有了靠山,再也不用单打独斗了。”原来,郭亚玲以前不懂技术,后来在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嫁接、套袋等各种务果技术。这些年,随着苹果越种越好,她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今年8月,她特地给合作社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位于上良镇右集村的金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流转果园210亩,今年7月5日,合作社联合涉及10个乡镇的35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灵台县金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服务果园面积达到3万多亩。
“以前果农都是一家一户单干,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现在,合作社为果农提供产前信息物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储藏销售等社会化一条龙服务,合作社还保证代销社员自产果品,果农再不用为销售难发愁了,真正让农民自己当起了老板。”联合社负责人郭建侠介绍,“刚成立合作社时只有7名社员,一年时间就吸引了327名。”
2016年,合作社帮助果农代销苹果1500多吨,向果农直接输出资金近600万元,产业化经营带动果农逾3100多户,户均增收近6000元。
“得益于郭建侠等一批苹果产业先行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苹果品质、价格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种植苹果的农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2.67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亩以上,全县苹果产量累计达到36万吨,实现收入14.4亿元,2017年人均果品一业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灵台县果业局局长曹文辉介绍。
涉果企业示范带动
提起2015年国庆节后的那次果品滞销,独店镇姚李村果农卫永鹏至今记忆犹新:“以前种的苹果是以红富士为主的晚熟品种,集中上市时,恰好遇上了市场滞销,好果子被收购商压价收购,下捡果、残次果根本无人问,最后堆在地头白白烂掉。”
“栽植单一品种,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销路没有多大问题,一旦遇上特殊年份,供大于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流通不畅、销售价格低迷、压级压价收购等问题就出来了。推动果产业转型升级,这要作为实现产销对路、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灵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说。
记者来到位于灵台县独店镇崖瑶村的皇甫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山地矮化密植示范区,据公司总经理韩峰涛介绍,示范园总面积1390亩,以瑞雪、瑞阳为主打产品。瑞雪香甜可口、无公害、丰产性强、抗病性强、耐驻存,更重要的是,可以填补晚熟苹果采收之后的市场空白,打市场销售的季节差,提高产出效益。
在皇甫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的气调库,工人们正忙着把分选好的苹果搬运到气调库。“往年没有气调库,苹果不能保鲜,价格容易被压低,现在可以错季销售。”韩峰涛说道。
“在皇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地矮砧密植果园的示范带动下,截至目前,全镇果园面积达到25032亩,其中矮化密植园11008亩,挂果园16000亩,预计亩均产果6000斤,产果4800万吨,每斤2元,实现收入1.9个亿。”独店镇镇长桑新平介绍。
灵台县在实践中得出了“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发展自根砧或中间砧,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北部塬区发展中间砧和短枝型,在近山地和山台地发展短枝型或乔化品种”这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也受到了前来灵台考察的国内最大的鲜果连锁销售企业——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充分认可,并将灵台作为其果品采购的重要来源地。
“小时候觉得家乡的苹果好,但农民不懂技术,不懂营销,导致苹果外观差,卖不出去,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立刚说道。
闫立刚是土生土长的灵台人,2016年他毅然回乡,立志要带动家乡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种植高品质的有机苹果,让全县果农都受益。
该公司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计划到2018年新建高标准矮砧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园4000亩,配套建设有机苹果交易大厅1处、6000吨果品气调库1座、果品自动分拣线1条、苗木繁育研发中心1处,包装箱厂、果袋厂、塑料筐厂、发泡网厂各1处。
“现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生活终于有了奔头。”什字镇李家庄村的贫困户邓桂容感慨地说。邓桂容一家4口,全家仅靠零星务工及常年务农收入维持生计。她将闲置的6亩地按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基地,每年可增收3600元。看到种植苹果的前景广阔,她又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带动下,栽植优质果园10亩,镇政府为她协调落实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基地还免费为她提供技术指导,给她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一年可增收2.5万元,算下来她家一年人均增收7000元。
据灵台县果业局局长曹文辉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成立涉果企业17户,建办家庭农场4个,注册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166个,建成果品贮藏气调库、保鲜库13座,贮藏能力达到4.2万吨以上。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帮带模式。与流转区贫困户达成用工意向,带动就地务工1.5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